发布时间:2025-10-17 11:24:27    次浏览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乡金融报」可快速关注今天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近年来,农业银行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推进扶贫到村到户。各地基层行针对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扶贫政策,探索推出多种运用成熟、效果良好的扶贫模式。为报道推广各地农行先进扶贫经验,本报记者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今年,我们推出了大量精准扶贫报道 安徽分行 光伏扶贫农行安徽分行主动对接政府扶贫规划,制定了《安徽分行光伏扶贫贷款管理试行办法》,不断以产业带动为支撑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首批受惠的金寨县、泗县每年就有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免费领到扶贫款。 本报记者杨燚(左一)在安徽金寨县花石乡竺山村采访贫困户。宁夏分行 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农行宁夏分行推出农村妇女创业贷款业务,由当地妇联推荐具备创业能力的农村妇女,经农行调查核实后予以贷款支持,每户可办理一次,金额最高5万元,期限2年,由政府全额贴息并匹配担保基金,风险由农行和政府分担。 ↑本报记者沈露露在宁夏海原县采访在农行支持下创办纺织企业的妇女。 →本报记者沈露露与宁夏西吉支行领导员工座谈。贵州分行 生态移民工程扶贫贷款2012年贵州省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农业银行积极对接省委省政府金融需求,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生态移民工程扶贫贷款管理办法》。该行辖内关岭县支行结合县域实际,2015年1月为顶云移民生态项目发放贷款,确保项目如期完工,2000多名生态移民顺利入住。 ① 本报记者方晓喆今年6月在贵州关岭县采访农户。 ② 本报记者方晓喆走进生态移民小区施工工地。湖北分行 电商扶贫农行湖北分行持续开展电商扶贫。改行通过“E农管家”平台构建起了一张“工业产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在线融资”大网。截至今年6月末,这张大网已连接上游商户5087户、下游商户10.5万户,交易额达395亿元。就是这样一张网,打破了农民与市场间的信息鸿沟,消除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难题。 本报记者焦娜(左一)、蔡瑰(左二)在湖北潜江采访茭白种植大户。农行扶贫模式还有不少,本报记者的脚步也未停歇 以上为本报记者在江西、甘肃、贵州、湖南等地采访农行扶贫模式。同时,今年我们还推出了大量专题报道 扶贫路上,我们一起携手前行……编辑:农银报业新媒体中心 胡蓉